更新时间: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上海市第四聋校校长章苏妮表示,与上海博物馆“结缘”的4年来,从“古籍修复非遗体验”进校园,到“乐游上博”研学活动,学生们亲手制作古书、亲历雕版印刷,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我们希望能继续紧密合作,将更多活动带到听障学生身边,助力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
天龙山石窟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自然和人为不利因素的不断影响下,石窟所依附的地质和环境载体产生了变化,严重影响着整个石窟造像的长期存留。鉴于此,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近景摄影测量等快速无接触的数字化勘测手段对天龙山石窟及其附属文物实施多维度空间信息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字分析,建立一套包含石窟和造像的结构、空间关系、材质、纹理及多种分析结果的数字化信息数据,使石窟造像以数字形态保存并永久延续。
王宜介绍,常说“春夏养阳”“长夏胜冬”,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的整体性。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的相应,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也常言讲,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经脉气血运行充盈,而毛孔扩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同时驱赶体内的寒气,调整阴阳,从而可以达到减轻冬季病症的发病频率,或者是彻底的根治疾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