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目前,产学研各界已经开始行动。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围绕灵巧手、一体化关节等共性技术开展攻关;优必选科技与京东、中兴等企业合作,在仓储物流、工厂分拣等领域打造试点案例。这些实践表明,“硬件-算法-场景”的闭环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详细剖析两个企业补税案例,也能一定程度上消除上述担忧。枝江酒业之所以被要求补缴8500万元消费税,直接原因是审计部门发现问题,税务部门据此执行。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是算力真正的价值归宿。城市要做的,不是“吸引AI公司来租GPU”,而是让AI真正参与制造、优化制造、改变制造。要学着把算力变成一个可调的杠杆,用来撬动制造业、服务业,乃至城市的人才结构与创新生态。
国内产业创新方面,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连续4年保持增长势头,一季度继续增长10.8%;专用装备出口连续9年增长,一季度增长16.2%。
在当晚举行的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副主任黄文亮说,海南将基于特色优势和空间布局,努力聚焦提升海南航天的发射能力、产业能力、数据能力、商业能力、创新能力、国际枢纽能力,谋划部署六大专项行动。
不仅如此,在家庭场景中,安全与伦理问题至关重要。“在工业场景中有标准化的安全规定和规章制度,可在家庭中,除了要保障物理安全,避免机器人伤害到人,还涉及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李昱慧说,例如在照顾老人小孩时,如何让机器人的行为既满足需求又不违背伦理道德,这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尽管具身智能前景广阔,但其要真正叩响普通家庭的大门,仍需跨越技术、成本、安全等重重障碍。在政策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推动下,或许在未来5-10年,我们能够看到具身智能在家庭场景中逐渐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变革。但在这之前,还有一段充满挑战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