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以上现象是真的效率加速器还是流于行为艺术?是否有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助推?抑或沉迷于“狼性文化”的沉疴而缺乏应有的员工关怀机制?如果不改变既有的工作量和工作方法,是否会因为强制下班给员工增加新负担?
3月初,当许多2025届大学毕业生正忙于撰写毕业论文,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新农科求真实验班211班的应届毕业生朱佳钦却专注地开展着科学研究。
临近“3·15”,整治假冒伪劣产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中,消防产品的质量好坏在危急时刻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最近,国家消防救援局部署各地消防救援队伍联合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对销售企业、店铺,酒店、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抽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Alexei Mukhin:俄罗斯总统普京设定的目标,在过去三年中几乎没有改变:乌克兰非军事化、去纳粹化和巩固中立地位。这是什么意思?在乌克兰非军事化的情况下,普京的意思是,北约成员国的军队和特种部队代表撤出乌克兰领土,而不是部署北约的军事基础设施。乍看之下,这个任务并没有完成,但这并不准确。
答:民事检察的工作重心是诉讼活动监督,要始终抓住民事生效裁判监督这个重点。对民事生效裁判的监督,既要加大力度,更要精准有效。一是严格依法履职,努力做到“三个善于”,持续推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确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二是进一步用好抗诉这一法定监督方式,把抗诉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上下联动抗诉机制,加强跟进监督和上级检察院接续抗诉,确保取得监督实效。三是规范再审检察建议办理,会同法院完善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办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监督质量,发挥好同级监督制度效能。四是注重在民事检察履职办案中落实“三个管理”要求,明确民事检察主要业务门类、业务领域的高质效办案规范,开展“一案一评析”“一案一指导”,通过及时总结和反馈办案得失指导业务实践。五是以学习本批指导性案例为契机,注重培育民事检察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全科检察官”,推动民事检察人员切实当好依法履职办案的“能工”,努力成为运用法律政策的“巧匠”。
去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三次谈及“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深刻回答“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课题。
答:裁判尺度是否统一、同案能否同判,是人民群众衡量司法公正的重要标准,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获得感。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民事生效裁判监督,促进法院统一司法裁判标准,切实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一是聚焦主责主业,以高质效个案监督促进统一司法裁判标准。紧紧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履职办案基本价值追求,坚持法定性和必要性相结合监督标准,加强个案精准监督,通过抗诉等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方式,促进统一司法标准,推动解决同类问题。如“冯某慧与李某赠与合同纠纷抗诉案”中,检察机关准确适用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监督法院判令受赠人返还全部赠与财产,促进统一类似案件裁判尺度。二是加强案例指导,以监督标准统一推动裁判标准统一。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等,从法律适用、事实认定、证据运用、政策把握、办案方法等方面提炼出对类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可参照援引的司法规则,引导检察机关进一步统一监督标准,通过有效监督促进统一裁判标准。三是强化类案监督,切实提升监督质效。持续加强类案分析,及时发现民事生效裁判监督领域中的多发、共性问题,推动民事检察监督“由点到面”。充分利用大数据监督模型推动类案信息收集研判,剖析个案问题背后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以起到“监督一类、纠正一片”的效果,切实发挥类案监督在增强监督质效、统一法律适用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