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4年CPI涨幅目标是“3%左右”,实际增长0.2%。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看全球,受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波动下行;看供给,一些行业和领域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部分企业“以价换量”,乃至“内卷式”竞争;看需求,消费的能力和意愿还需进一步提升;看重点领域,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这些问题,是下行压力所在,也是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的症结。
全国政协常委 樊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首次提出了要健全区域战略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要健全区域协调战略机制,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要发挥区域战略的叠加效应,总书记这一次又提出要促进区域联动,我认为这是一脉相承的总体战略安排,更加深化、更加具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把现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一个区域战略体系,充分发挥叠加效应,而发挥叠加效应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联动。
切实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强化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能力素质,团结带动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密切联系本领域群众,及时反映情况、推动解决问题,增强代表性和影响力。加大对有关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表彰力度,增进社会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的了解认同。
此外,应联合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导优势行业链主企业、地方龙头国有企业、人工智能园区基地、龙头数据服务商等多主体,围绕特定领域和场景,协同建设和储备一批高质量数据集。鼓励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建设行业和企业级可信数据空间。
中央本级教育支出增长5%,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将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今年,“国家账本”的“民生含量”继续增加。
在2024年的经济增长曲线上,装备制造业绘出重要一笔。制造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强,放眼全国,2022年以来,深圳、广州、苏州等多个城市纷纷将“制造立市”或“产业强市”作为目标,全力押注实体经济,再造新增长极。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目前存量商品房的收购主体还是地方性国企,下一步有可能会拓展到民企或混合制企业,同时通过地方财政出资撬动AMC、险资等机构参与,形成"政府信用+市场效率"组合的方式,也有可能在更多城市看到。同时,收购的价格或将根据项目本身的地段、未来调规可能性、市场预期变动等要素进行更为综合化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