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随着三大核心商圈提档升级,新型商业体不断“上新”,高价值商业品牌引育,让民众有了更趋多元的消费打卡地。商圈品牌“首店、首发”成为市民及游客的“时尚打卡点”,各商业体举办丰富文化活动,将购物与文化、艺术体验结合,掀起消费热潮。
这启示我们,矛盾和冲突并不意味着危机,关键在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寻找矛盾化解、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其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自然资源确实匮乏,但这种“先天不足”却迫使浙江绕开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向技术型、创新型经济转型突围。譬如,耕地稀缺,就巧借山地丘陵培育特色农业,带动产业“接二连三”,从“地里刨食”迈向“土里掘金”。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农村要增活力、农业要增效益、农民要增收益,离不开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已有40多万人的农业科研队伍、620多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了90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新农人”,正在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当越来越多的“赵春梅”和“李文强”带着新技术、新理念回归乡土、扎根乡村,挥洒智慧与汗水,乡村全面振兴的愿景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2021年在看望医药卫生界教育界政协委员时,总书记曾说,“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为此,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同时呼吁各方坚持对话谈判、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核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
如何发挥好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总书记从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实施国家数字化战略等方面提出要求。《时政新闻眼》注意到,“自主”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