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太原5月9日电 (记者 胡健)记者9日从山西省太原市博物馆获悉,随着国际博物馆日临近,太原市博物馆日前分别以跨越城乡、联动中外的“流动博物馆”主题活动,拉开本年度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文化惠民行动序幕。从乡村田野到高校课堂,从非遗手作到云端观展,博物馆以多元形式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交融中探索文化共享新路径。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程招星身边集结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和思维活跃的“新农人”,不仅建设了富硒粮油种植基地、富硒蔬菜种植基地、富硒沙地红薯基地等种养基地,还拥有工厂化育秧基地与自动化大米加工厂。
在四川之前,河南、内蒙古、浙江、江西的省级党委科技委员会已经亮相。河南、吉林和四川的省委科技委员会,都是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主任。
此外,文化创造的可持续性还深深依赖于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人才共生逻辑。文化创造如同自然生态系统,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共生与相互赋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化观,是对文化生态多样性的深切吁求。这一吁求强调了在文化创造场域中,不同类型、层次和背景的人才所具备的独特价值。历史与现实中的诸多实例都佐证了这一观点:当创作者、研究者、传播者、管理者等不同角色定位的人才,在文化创造过程中形成有机的良性互动,方能构建起相互激发、协同共进的合作网络;当处于人才结构“塔尖”的领军人物,凭借其卓越的创造力和引领力,与“塔基”层面的基层人才所具备的扎实基础和广泛参与度,形成层次分明、相互支撑的梯度结构时,文化创造方能呈现出如“万类霜天竞自由”般生机勃勃、多元繁荣的景象。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文化创造得以在代际传承中有序推进,同时在跨界融合的创新驱动下,实现自身的迭代升级与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智慧农业技术产品,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也是沙龙上的热门话题。通州区苍上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专业村”。然而,传统的草莓种植方法导致当地产业发展缓慢,部分大棚被闲置。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